请使用下方推荐的浏览器访问

2345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开选

更好体现产科医务人员劳务价值 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

时间:2024-06-22 18:53:02 点击: 【字体:

  2024年2月28日,兰州,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假期里守护、照料“龙宝宝”。视觉中国供图

  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将各地原有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整合为30项,以适宜的价格项目“颗粒度”,突出体现医疗技术劳务价值,赋能产科平稳运行和发展。

  产科是属于二级学科妇产科下的亚专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副主任孙瑜表示,在众多学科中,国家医保局专门制定文件整合产科项目,体现了对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视。记者注意到,国家医保局此前7批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中就有辅助生殖,该学科也属于妇产科。6月15日,国家医保局在解读《指南》时指出,产科类立项指南作为第8批优先出台,正是回应学科呼吁,满足群众需求。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是医疗机构收取手术费、治疗费、诊疗费、护理费、检查费等医疗服务费用的计价单元。国家医保局表示,规范整合产科类价格项目,就是要把各地相对有特点的医疗服务项目“方言”变成全国统一的“普通话”。

  过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由各省价格部门牵头制定,各省之间价格项目不仅数量差异较大,价格项目的名称、内涵、计价单位以及耗材收费等也有较大差异。以难产接生为例,各地根据不同情形、不同方式,设立了产钳助产、臀位助产、胎头旋转、手取胎盘等多个价格项目,实际上这些项目资源消耗、技术难度等比较接近,但临床上难产的情形更为复杂多样。

  与此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的助产方式将逐步被引入临床,过去将具体操作与价格项目紧密绑定的立项方式,导致产科类价格项目拆分过细,“颗粒度”过小,无法很好适应一些新技术的收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技术快速进入临床的现实需要。因此,产科类价格项目的重新整合迫在眉睫。

  突出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

  本次整合工作有着扎实的调研基础。国家医保局组织召开了近20场座谈会,重点听取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大型三甲医疗机构的意见建议,达成专业共识后又征求有关部门、地方医保局、医疗机构意见,以确保价格项目整合规范的科学性、合理性,一些基本指导原则与关键着力点既突出问题导向,也不折不扣践行《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精神要求。

  从一线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临床实践希望更好体现产科医疗技术劳务价值。

  一段时间以来,公立医疗机构产科突出体现的是公益属性,国家医保局调研中,医务人员反映产科类服务项目价格水平总体偏低,技术劳务价值缺乏充分体现。国家医保局对此表示,这是过去按成本定价的传统模式留下的客观问题,产科类服务项目多以人力投入为主,设备投入等成本占比不高,如果按成本定价的逻辑,产科类服务项目定价存在被低估的情况,在医疗机构内部收入和分配中产科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以普通顺产接生为例,三甲医疗机构收取的总费用(不含分娩镇痛)大多数约2000元-4000元,其中接生的核心术式约为600元-800元。一些网友经历过生育后也认为价格是低的。近年来,随着产科服务量大幅减少,价格矛盾逐步凸显出来。因此,需要适当跳出成本定价思维,以服务产出质量为基础,构建更好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项目,以促进产科平稳运行发展。

  《指南》中国家医保局回应:我们充分尊重临床实际,按照各方意见对技术劳务价值高、风险程度大的复杂情况和复杂操作,进行单独立项或加收项,体现技术难度差异。以“阴道分娩”为例,根据复杂程度分别设立“阴道分娩(常规)”和“阴道分娩(复杂)”,将瘢痕子宫、巨大儿、胎儿臀位、肩难产等分娩难度及风险大的情况列为“阴道分娩(复杂)”。

  同时,《指南》统一计价单位,将“胎心监测”“阴道分娩”“羊膜腔穿刺”等可能涉及多胎的项目,计价单位一律明确为“胎/次”,从价格项目层面统一引导地方医保部门关注产科医务人员劳务价值。

  除了国家的定价规定外,产科医护人员的价值体现还需要所在医院的支持。作为一名从业者,孙瑜理解产科定价不高需要突出公益性的原因,因为生孩子几乎是家家户户的刚需,需要考虑到全国各地不同经济水平。产科收入少、风险大,特别是有些综合性医院分娩量又不高,所以医院应该对产科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孙瑜说,产科属于妇女儿童保健事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医院应考虑对妇产科和儿科进行补贴和政策倾斜。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地方加快对接落实《指南》,合理确定产科类新项目的价格水平,更好体现产科医疗技术的劳务价值。

  适应产妇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国家医保局调研还发现,医疗机构希望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以分娩镇痛为例,实践中,一些地方按照原来的椎管麻醉项目收费,医疗机构因无独立的价格项目,降低了提供分娩镇痛服务的积极性;一些地方则是因麻醉医生数量有限,无法提供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产妇对此类生育医疗服务的需求。

  因此,医疗机构希望明确有关价格政策方向,充分发挥价格调节资源配置的功能,引导医疗机构提供相关服务,更好满足无痛分娩等多元化生育服务需求。

  2018年,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分娩镇痛试点工作,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2022年,全国试点医院平均分娩镇痛率已经超过60%。孙瑜介绍,2019年6月前,北京分娩镇痛基础费用只有200元,后来调整到1500元。分娩镇痛是人性化医疗服务,但需要麻醉师和产科医护人员24小时在岗,应该让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

  第三方机构调研显示,13%的青年女性存在对怀孕和分娩过程的惧怕心理。《指南》单独设立了“分娩镇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项目,支持医疗机构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鼓励积极开展镇痛分娩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孕产妇提供专业化的陪伴分娩和导乐分娩服务。

  其中,导乐分娩服务起源于美国,最初是通过音乐帮助产妇放松心情,现在导乐分娩服务已不断丰富,包括由专业人员给予孕妇导乐相关知识讲解及陪伴,进行合理用力及分娩配合指导,应用呼吸减痛、分娩球、腰骶按摩等非药物方法减轻分娩疼痛、协助产程进展,帮助产妇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下顺利分娩,减轻分娩恐惧心理,促进改善生产体验。

  孙瑜也注意到了《指南》中的导乐分娩,这需要专业人员陪同产妇的分娩全程。如果没有收费项目的话,这些人力成本就需要医院来承担,导致医院无法负担成本从而很难开展这种服务。国家医保局全面考虑到了产妇的需求,专门设立了导乐分娩亲情陪产等项目,这意味着以后老百姓将会享受到更多元的助产服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