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下方推荐的浏览器访问

2345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中青时评]“招弟”们值得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名字

时间:2024-07-23 18:53:09 点击: 【字体:

  我们不仅应当鼓励已经长大成人的“招弟”们勇敢走出阴影,更要从根本上扭转社会观念,努力让这样的名字和其背后的观念早日绝迹。

  7月22日,经央视网等媒体报道,话题#那个叫招弟的女孩决定改名#登上微博热搜榜首。上个月,江西女孩易初终于改名成功,她开心地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新拿到的户口本,曾用名那一栏写着“易招弟”。正如报道所言,“有一群女性,她们的名字和父母、亲人、家庭有关,唯独与自己无关”。

  在众多寄托了父母对子女美好愿望和寓意的姓名里,“招弟”这样的名字总是显得格外刺眼。从其中用意显而易见的“来娣”“想弟”“盼儿”等,到相对文雅但本质相同的“引章”“梦郎”“少婷”等,许多女性从出生那天开始,就被家人安上了一个对自己并不公平的名字。

  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出发,名字是一个人首要的标志,一个不如意的名字,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全方位的。对外,类似“招弟”这样的名字往往缺乏美感,难免使人在各种场合难堪;对内,只要家长怀有“招弟”的命名动机,即便是那些经过修饰、听起来不那么露骨的同类姓名,也会使名字持有者难以感受到外界关怀与重视,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问题。

  对千千万万个面临相似困扰的“招弟”而言,一个“招弟”成功改名并引发社会关注,既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鼓励。其安慰意义在于让人看到“招弟”无需为“招弟”而活,其鼓励意义则在于为后来者拓宽了改名的路径。出于各种现实考虑,或许不是每个“招弟”都有改名的意愿和条件。但不论是否改名,这些女性都有权打破姓名与家庭的桎梏,重新确认个人主体价值,在心中拥有只属于自己的“姓名”。这一点,正是我们的社会应当在相关讨论中明确建立的共识。

  或许有人认为,名字只是一个代号,改不改都没那么重要。报道中的江西女孩易初最早想改名时,就从父母那边得到了类似的反馈。但事实上,对那些受到名字困扰的女性而言,“招弟”式的姓名只是其成长环境的一个缩影。

  在“重男轻女”“延续香火”等落后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家庭里的女孩在许多方面都会受到打压与轻视。对她们而言,改名是一个象征性的举动,象征着她们勇敢地向自己受到的苛待说“不”。对此,有关部门还应尽可能为她们提供改名的便利,公众也应给予她们支持和鼓励。

  在我国许多地区,给女孩起“招弟”之类名字的做法由来已久,可谓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家长之所以给女孩取出这样的名字,无非是希望借助语言文字的力量,为其“生儿不生女”的愿望讨个彩头。从理性与科学的角度出发,已生孩子的名字,当然不可能影响同一对夫妻后续生男生女的概率,此类观念纯属封建迷信。然而,对当事女孩而言,不论她们能否如家长之愿把弟弟“招”过来,其受到的伤害都是实实在在的。

  对此,我们不仅应当鼓励已经长大成人的“招弟”们勇敢走出阴影,更要从根本上扭转社会观念,努力让这样的名字和其背后的观念早日绝迹。(杨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