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下方推荐的浏览器访问

2345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理论观察]筑牢思政课建设的力量根基

时间:2024-08-28 18:53:04 点击: 【字体: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总书记以“力量根基”明确了文化赋能思政课建设的鲜明导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筑牢思政课建设的力量根基。

  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思政课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和智慧结晶,其所蕴含的道德理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彰显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之魂的深厚积淀,它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等智慧精华,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也为思政课堂输送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例如,通过讲述古代先贤故事让学生感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通过阐释经典著作中的哲理让学生了解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通过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精华进行挖掘和阐释,使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独特的教学视角,在其滋养下,思政课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成为涵养心灵、启迪智慧的殿堂,激励青年学子在传承与创新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但需要注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思政课并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授课对象和授课主题,阐释和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帮助青年学生明确历史起点和前进目标,强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与意志。 

  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与文化根基,赋予了思政课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话语体系和价值取向,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心理积淀,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塑造着青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面对文化领域的现实激荡和多元化趋势,要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现代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资源,以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服务于思政课,为思政课增加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二个结合”的提出为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开辟了广阔天地。在“第二个结合”的指导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日益凸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而马克思主义也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分子,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也正是在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为思政课提供了更坚实的文化支撑和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以革命文化彰显思政课底色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长期革命历程中锻造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凝结着无数革命先烈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矢志奋斗的光辉历史,蕴藏着“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密码,标定着“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坐标,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奋进力量和红色文化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中国革命铺就了革命文化的红色底色,而思政课恰恰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当前,用好革命文化这一思政课建设的力量根基,就要在思政课中讲好革命故事,用好革命遗址,激活革命精神力量,强化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讲好革命故事,以革命故事感化学生,启智润心。在思政课堂中,既要剖析解读史实史料,讲清楚党的历史发展的主线脉络,找准革命故事与思政课堂的契合点,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和英雄的故事,凸显其所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深厚人民情怀、高尚价值追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革命文化中汲取真理力量,彰显革命文化铸魂育人的独特价值。还要充分挖掘革命文化资源,丰富并深化对本国、本地区、本校的红色资源的分析和研究,找准革命故事与当代实践和青年学生的结合点,使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艰苦奋斗历程中感悟精神品格,牢记初心使命,激发起自觉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信心和决心,确保党的宏伟蓝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事业薪火相传。 

  用好革命遗址,以革命精神感召学生,激扬斗志。积极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整合利用多元教学资源,带领学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把思政课堂搬到革命文化遗址、革命纪念馆,借助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打破思政课场域的时间空间限制。例如,通过虚拟现实再现革命历史场景,将平铺直叙的知识讲解转化为立体化、沉浸式的精神体验,真正把思政课延伸至历史长河和时代潮流中,让思政课走近历史、贴近时代、靠近生活,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感染力,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顽强斗争的精神特质,激发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使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始终保持鲜明的政治立场和革命底色。 

  三、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思政课底气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同时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而形成的文化形态,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精神追求,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体现的鲜明时代特色、科学思想内涵和积极价值取向,为思政课创新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思政课底气,要善于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体系构建、文化观念形成及精神追求确立,均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与方向性指导,因此,思政课建设必须深入挖掘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鲜活案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切实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剖析和阐发社会热点问题,将理论优势转化为实践效果,不断增强思政课的现实关怀和社会实践性。同时,要注重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思政课价值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使其内化为青少年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要用好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走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感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源头和现实基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出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思政课底气更强。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思政课底气,还要善于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思政课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依托,充分运用各种文化资源和数字新媒体技术,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探索故事、人民民主故事、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讲细讲全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政策、政绩和政务,讲好讲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之治和世界之乱,使学生深刻感受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源于“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让思政课底气更足。 

  【作者简介:武雅君,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工业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安梦婷,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